搜索
菜单
猪产业报告
发布时间:2021-09-14 10:12:43
发布者:nongye
来源:重庆市农产品加工业协会
点击次数:0

生猪繁育配套系

北京市生猪产业链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特征。北京市主要存在“养猪场户—生猪经纪人—生猪购销商-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养猪场户—生猪购销商—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养猪场户—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养殖基地—生猪屠宰加工企业”等几种生猪购销模式。屠宰企业设有生猪采购部,专门负责生猪收购。为了降低生猪采购成本,屠宰企业一般不直接从养猪场户处收购生猪,而是由采购部工作人员每天与不同猪源地的生猪购销商进行联系,沟通京内和京外各猪源地生猪的数量、价格、质量等信息。屠宰企业根据当日猪肉市场销售情况制定次日的生猪采购计划,并与生猪购销商达成购猪协议。对生猪购销商而言,生猪价格频繁且剧烈的波动以及养猪场户不断地进入和退出生猪行业使得寻找猪源变成一件成本很高的工作,由此出现了生猪经纪人这一角色,经纪人专门从事寻找猪源的工作,成为连接养猪场户和生猪购销商之间的桥梁。另外,屠宰企业从自有养殖基地以内部交易方式收购生猪也是一种重要方式。北京市生鲜猪肉的销售业态主要包括批发市场、超市、直营店、农贸市场等,其中批发市场分为一级批发市场(批发大厅)和二级批发市场(零售大厅)。

生猪产业链的一般模式

中国特有的猪周期循环:猪肉市场价格是当前供求关系的反映,而供求关系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变化并不能超前反映出来,养殖户只能根据当期市场价格安排来年的养殖量。正常情况下,本期的养殖规模决定了下一期的供应规模。鉴于猪肉这种畜产品生产周期长、无法中途变更的特性,多数养殖户对售价和来年收益的预期以及计划调整,始终比市场进程“慢半拍”,因而经常陷于“猪周期”的无限循环当中。

中国特有的猪周期循环

若玉米、豆粕价格处在高位,增加生猪养殖的成本,生猪价格会随之上涨,市场对猪肉的需求就会减少,猪肉的代替品(牛肉、羊肉、禽肉、鱼类、蛋类等)的消费会增加。若处在生猪价高位,豆粕价格一般也在高位;因为生猪价格高位,一般意味着生猪供给不足,存栏量较低,而油厂看到终端有能力承受高价豆粕,且需求量不会过大,就会通过限产而把豆粕价格拉上去,当然啦!如果这个时候,油厂的豆油销量和价格都比较喜人的话,豆粕的价格又另说了。若生猪价格在高位,且随之大量补栏的话,刺激玉米、豆粕的需求上升,价格也会上升。若生猪价格在低位,豆粕仍然有很大可能会高价位,因为生猪价低迷,大部分时候意味着生猪供给较多,简单来说就是生猪存栏量比较高,生猪太多了,豆粕的需求量比较大,促进豆粕的消费,豆粕价格也就会拉上去了,在豆粕消费较多的时候,豆粕的产量也较多,由于豆粕是豆油的副产品,豆油的库存也会增加,可能会导致豆油的价格下跌,间接增加生产豆粕的成本,进一步推高豆粕的价格。若生猪价格在低位,且引起恐慌心理,大家在市场上抛售淘汰猪的话,会导致生猪存栏量的减少,抑制玉米、豆粕的需求,豆粕、玉米价格会缺乏上涨动力。

生猪价格与饲料价格相互影响的关系图

生猪的供需格局和猪肉的供需存在天然的强关联性,生猪的供给和需求关系,也受其下游产品猪肉的供需关系影响。按照产出顺序,生猪和猪肉的关系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产品,猪肉是生猪的下游产品,两者发生转变的环节在于屠宰环节。生猪供给面主要观察指标有生猪存栏量、能繁母猪存栏量、仔猪存栏量(主要指标PSY)、活猪进口量。生猪需求面指标包括生猪屠宰量、生猪死亡量、能繁母猪淘汰量、活猪出口量和年底生猪存栏量。生猪屠宰量和屠宰均重影响猪肉产量,猪肉产量与猪肉进口量形成猪肉供给量,再和猪肉消费需求相互作用产生猪肉价格。环环相扣,猪价和猪肉价格涨跌互动互联。

中国生猪和猪肉价格分析框架

生猪存栏增加,2013-2014年生猪产业亏损比价严重,生猪产能大幅缩减。2015年以来,新环保法出台,环保政策严格。行业产能缩减叠加政策影响,生猪供给面出现紧缺,2016年和2017年生猪价格出现难得的长时间高价期,养殖利润丰厚。在此期间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和养殖效率均有明显提升,生猪存栏有了比较明显的恢复。芝华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和2017年能繁母猪存栏分别增加4.9%和2.8%,生猪存栏同比分别增加2.0%和5.5%。

芝华能繁母猪存栏

生猪供应量增加,猪肉终端消费下滑,猪价也由2016年5月份的高点掉头下行,到2018年开始出现亏损。截止2018年3月份芝华数据推算全国生猪存栏3.93亿头,环比减少3.4%,同比减少3.3%,推算能繁母猪存栏3921万头,环比减少5.4%,同比减少4.0%。近两年来的能繁母猪存栏虽有增加,但和以往年度能繁母猪存栏水平相比较仍然不高,但目前猪价水平已经跌至新低。消费需求弱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另一个原因是养殖效率的大幅提升。虽然中国生猪养殖效率和欧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但整体水平有很大提升。2017年中国PSY较十年前水平增加超过15%。

中美生猪PSY水平对比

中国作为生猪养殖和消费大国,几乎为自产自销,进口以冷冻鲜猪肉形式为主,有统计的活体进口量极少(越南走私活猪无法统计)。2017年中国生猪屠宰量68861万头(注:出栏生猪最终会被屠宰加工,我们把出栏量和屠宰量统一同一指标对待),同比增长0.5%。2017年猪价下跌,屠宰企业利润小幅改观,屠宰企业产能利用率较2016年小幅提升。

中国生猪屠宰量趋势

2017年中国猪肉国内消费量5481万吨,同比减少0.3%。下游猪肉消费量下滑,猪肉供大于需,猪肉价格走低,也影响生猪价格走低。猪肉消费量下滑原因,一方面是居民食品消费多样化,猪肉消费比重下降;一方面国家供给侧改革、环保等导致一些低效的中小加工制造企业倒闭,这一类的团体消费量下滑。这方面情况可以看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量数据,在2015年和2016年降幅增大。再看用餐量偏大的从事二产民工的数量数据,2015年以来持续下降,比重也在减少。

中国猪肉消费量趋势

芝华数据已有的每日生猪贸易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屠宰场猪肉销量和收购量数据长期低于正常水平,反应终端消费比较乏力。芝华数据每周一至周五与全国生猪各主要产销区超过200个猪经纪联系,统计分析当日生猪收购行情变化情况,通过对当日供应量、压栏量、收购量、收购体重、企业销量、预期进行评分以预测短期猪价变化,评分等级分为3级。

芝华数据生猪每日贸易数据

生猪贸易指标对应评分说明

各省生猪肉调出量

中国生猪养殖分布比较广泛,但相对集中在粮食主产区。前十大主产省为:四川、河南、湖南、山东、云南、湖北、广西、广东、河北、江苏。四川养殖量位居全国首位,其出栏量占全国总出栏量10%左右,消费流向比较好。中国居民对猪肉消费习惯主要以热鲜肉消费为主,就决定了生猪养殖地和消费地比较近。另外中东部气温适宜,水源方便,有利于生猪生长,中东部以及南方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多,多方面原因造成中国生猪养殖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西南和华南。东北地区养殖量也比较大,主要供往京津冀内蒙一带,东北地区也有养殖优势,饲料成本比较低,铁路陆运交通便利,地域辽阔适合规模化企业发展。

中国生猪养殖区域分布图(2016年数据)

中国各地区生猪出栏量比重

由图可知,世界生猪进口前五的国家分别为德国、美国、中国、波兰及比利时。可以看出前4名国家均为生猪产量前10的国家,但依然还有很大比例的进口,这说明其生产并不能满足需求,需求量较大。

生猪进口量前五的国家

由图可知,美国的进口量在1995年前基本为0,在之后需求量一孩子呈现直线上升到2007年之后下降持平。

1961-2016美国生猪进口量

由图可知,巴西的进口量波动较大,除在1995年进口量极速上升之外,其余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可嫩与其国内的生猪当年产量有很大的关联。

1961-2016巴西生猪进口量

,由图可知,德国的生猪进口量从1994开始一直处于上升的状态。而德国的产量也是位居世界前十的,但由其进口量可以看出,其国内的生产量并不能满足需求,还有很大一部分依赖进口,是生猪进口的最大国。

1994-2016德国生猪进口量

,由图可知,西班牙的生猪进口量处于一段时间内的波动,在1994-1996之间缓慢增长之后1997年极速下降;又在之后缓慢增长到2007年出现进口峰值之后极速下降,一直到2012年之后又开始出现缓慢的增长,到2015年又开始下降趋势。

1994-2016西班牙生猪进口量

,由图可知,越南的生猪进口量在1994年和1995年还处于大量进口,之后极速下降,从1996年到2016年,其进口量一直为0,说明其国内的生产能满足其需求。

1994-2016越南生猪进口量

从1970年到2017年,发达国家猪肉出口量始终在全球生猪出口量中占据绝对高的比例,加拿大、欧洲联盟是最主要的猪肉出口国。发达国家猪肉出口保持着长期强劲的增长势头,而发展中国家也保持着一定的增长。

2013-2017年全球生猪出口量分国家统计(千头)

由图可知,世界前五出口国分别为新西兰、加拿大、中国、丹麦及德国。其中中国和德国即是出口国也是进口国。

1961-2016生猪出口量前五的国家

由图可知,美国的出口量在1987年前几乎为零,之后一直处于波动状态,到2003年之后开始趋于平稳。

1961-2016美国生猪出口量

由图可知,巴西的出口量在2011年前平均出口量为零,但在之后一直处于波动增长状态。

1961-2015巴西生猪出口量

由图可知,德国的出口量在1994年开始其出口量一直处于增长状态。

1994-2016德国生猪出口量

由图可知,西班牙的出口量同德国一样,在1994年开始其出口量一直处于增长状态。

1994-2016西班牙生猪出口量

由图可知,越南的出口量在1994年极速增长,1995年到1996年极速下降,一直到2016年其出口几乎为零。

1994-2016越南生猪出口量

生猪的价格波动按照短中长期来分析,生猪供应量。这决定了短期生猪价格的变动。生猪供应量又取决于生猪存栏、出栏量、生猪体重,中大猪存栏结构。另外可以计算养殖利润来推测养殖户的出栏节奏。仔猪供应量。这决定了中期生猪价格的变动,一般可以通过现在仔猪供应量来预测4、5个月后生猪价格。仔猪供应量取决于仔猪存栏、仔猪成活率,又受到养殖条件、养殖时间影响而存在季节性波动。能繁母猪存栏量。这决定了长期生猪价格的变动,一般可以通过能繁母猪存栏量推测14个月后生猪价格。能繁母猪存栏量取决于后备母猪补栏量,母猪淘汰量。需求端也可能影响价格,比如生猪价格极高或极低时,会和其他肉类形成替代,或者节日消费拉动猪肉消费增长。另外国家政策变动、突发疫情、宏观因素也可能影响生猪价格。

生猪价格分析逻辑

【来源:生猪产业链基础知识及分析框架 】原文

生猪,即生活着的猪,对未宰杀的除种猪以外的家猪的统称。猪,杂食类哺乳动物,身体肥壮,四肢短小,鼻子口吻较长。国内外生猪品种达300多种。国外种猪主要为长白猪、大约克夏猪(大白猪)、杜洛克猪。国内种猪主要为宁乡猪、太湖猪、香猪、东北民猪。目前中国种猪主要依靠进口,商品猪主要为国外品种杂交后得到的杜长大。杂交过程中不同祖代定义为一元猪、二元猪、三元猪。其中“祖代”一元猪用来生产二元母猪,为杂交品种初代,主要是长白猪和大白猪。“父母代”二元猪用来生产三元商品猪,母二元猪是一元猪的后代,公二元猪精来自血脉单一纯净的种猪。中国主要使用长白和大白猪杂家得到二元猪的母系单位,用杜洛克作为二元猪的父系单位。“商品代”三元猪是二元猪杂交出来的品种。通过杂交得到的商品猪,继承了祖代优势基因,具有体型大、生长周期短、饲料回报率高、瘦肉率高、经济效益明显等特点,目前是市场推广的主流品种。中国

‘杜长大’猪的家谱

The domestic pig (Sus scrofa domesticus or only Sus domesticus), often called swine, hog, or simply pigwhen there is no need to distinguish it from other pigs, is a domesticated large, even-toed ungulate. It is variously considered a subspecies of the Eurasian boar or a distinct species. The domestic pig's head-plus-body-length ranges from 0.9 to 1.8 m (35 to 71 in), and adult pigs typically weigh between 50 and 350 kg (110 and 770 lb), with well-fed individuals often exceeding this weight range. The size and weight of a hog largely depends on its breed. Compared to other artiodactyls, its head is relatively long, pointed, and free of warts. Even-toed ungulates are generally herbivorous, but the domestic pig is an omnivore, like its wild relative. 

When used as livestock, domestic pigs are farmed primarily for the consumption of their flesh, called pork. The animal's bones, hide, and bristlesare also used in commercial products. Domestic pigs, especially miniaturebreeds, are kept as pets 

生猪产业链受玉米价格的影响,玉米价格向生猪价格的传导。玉米作为大宗农产品,其下游产业较多,玉米生猪产业链只是其中之一。玉米是生猪饲料的主要原材料,因此玉米价格向下游生猪价格传导的影响较大。其次,从上游农产品生产成本来看,除了玉米价格,仔猪价格也对生猪价格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仔猪价格与生猪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何剑和孙鲁云,2016),这主要是由于仔猪的产量与能繁母猪存栏量相联系,而能繁母猪存栏量一定意义上代表了生猪产业的产能(王利荣等,2017)。最后,猪肉作为CPI一篮子商品中的组成,其对CPI的影响较为直观。因此,基于生猪产业链角度(参见图),玉米价格和仔猪价格作为上游价格,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作为中游和下游价格。由于生猪价格或猪肉价格对一般价格水平CPI的影响较为突出,因此有必要再分析其对CPI的影响。

中国生猪产业链上游至下游价格传导路径示意图

从生猪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来看,玉米和仔猪是生猪养殖中占比较大的两项成本,尤其是玉米成本占比接近60%。因此,玉米价格对生猪价格的传导幅度应该较大,仔猪价格的影响次之。再看生猪或猪肉价格对CPI的影响。根据wind数据,2011年至2018年猪肉占CPI权重由最高的3.46%逐步调整至2.50%。虽然猪肉价格对CPI的影响较为突出,但是由于对CPI一篮子商品各权重的科学、合理调节,以及考虑到对价格数据进行剔除通胀因素的处理,总体来说生猪或猪肉价格对CPI的影响仍然在合理范围内。当然,生猪产业链各环节价格传导的幅度,可能由于不同政策时期有所不同。

生猪产业是中国畜牧业的第一大产业,生猪产业的标准化是畜牧标准化的重要内容,生猪产业标准化要求政府部门以及企业自身制定出产业各环节相关的标准并且在生产、经营等过程中运用标准化的原理、方法和技术。生猪产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以及在各相关环节的有效运用,是现代生猪产业的重要标志。生猪产业标准化体系运用“简化、统一、协调、选优”原理,有效地保证了最佳效益的获得。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有力地促进了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生猪产业标准化体系的运用不仅能快速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生猪产品产量、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能够有效地防控重大疫病,保障动物福利,有效推动生猪产业的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从而有效保障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中国生猪产业相关标准分布,在中国现行的生猪产业体系标准共计323项,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地方标准,其中行业标准又包括农业行业标准(NY)、商检标准(SN)、轻工业标准(QB)和机械标准(JB)

根据生产组织模式划分,主要分为散养和规模养殖,散养模式目前在中国占比在加速下滑,规模养殖占比在加速增加。规模养殖中“公司+农户”和“公司自繁自养”两种模式相对较多,近几年国家政策鼓励农民养殖合作社形式,发展也比较迅速。“公司+农户”模式正在成为中国大型养殖企业的一种扩张方式。“公司+农户”模式是公司提供仔猪、饲料、疫苗等,生猪养殖环节由农户完成,在养殖过程中执行统一的养殖技术、规定饲料以及疫苗的使用,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根据合同将猪成品交由公司回收并进行统一销售。公司完成销售后根据委托养殖合同以及合作农户的养殖管理成绩等情况与合作农户进行结算。国内生猪养殖龙头企业温氏股份是“公司+农户”模式创始者并且是发展最成功的企业。“公司自繁自养”模式是生猪饲料、育种、养殖均由公司完成。国内以公司自繁自养模式为代表并发展成功的龙头企业是牧原股份。

各阶段养殖生产周期

各生猪养殖龙头企业养殖模式

全球猪肉消费量呈增长趋势。美国农业部数据预测显示,全球2018年猪肉消费量约112584千吨。中国是全球最大猪肉消费国,消费量为56115千吨,占比50%。中国猪肉消费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依次为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2016年猪肉消费量增长至5299万吨,占肉品消费总量的62%。

全球猪肉消费量呈增长趋势。美国农业部数据预测显示,全球2018年猪肉消费量约112584千吨。中国是全球最大猪肉消费国,消费量为56115千吨,占比50%。欧盟27国居第二位,消费量为20563千吨,占比18%;美国居第三位,消费量为9868千吨,占比9%。

全球猪肉消费趋势及消费量国别分布

中国猪肉消费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依次为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中国农业部数据显示,猪肉目前仍占中国肉品消费第一,但占比呈下降趋势。1993年猪肉消费量2854万吨,占肉品消费总量的74%。2016年猪肉消费量增长至5299万吨,占肉品消费总量的62%。

中国猪肉消费趋势及占比

全球猪肉产量稳步增长。美国农业部数据预测显示,全球2018年猪肉产量约113070千吨,中国是全球最大猪肉生产国,产量为54750千吨,占比48%。中国生猪出栏区域集中在四川、河南、湖南。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肉猪出栏68501.96万头,其中四川居首,为6925.37万头,占比10.1%。

全球猪肉产量稳步增长。美国农业部数据预测显示,全球2018年猪肉产量约113070千吨,中国是全球最大猪肉生产国,产量为54750千吨,占比48%。欧盟27国居第二位,产量为23350千吨,占比21%;美国居第三位,产量为12188千吨,占比11%。

全球猪肉产量稳步增长

中国生猪出栏区域集中在四川、河南、湖南。中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肉猪出栏68501.96万头,其中四川居首,为6925.37万头,占比10.1%;河南居第二位,为6004.56万头,占比8.8%;湖南居第三位,为5920.9万头,占比8.6%,山东居第四位,为4662.04万头,占比6.8%。

中国生猪出栏区域分布及出栏头数统计

全球猪肉进口(或出口)量不大,占产量(或消费量)的比例较低,仅7%。美国农业部数据预测显示,2018年中国进口猪肉量1600千吨,占全球猪肉进口总量的20%,占国内猪肉产量的3%。

全球猪肉进口(或出口)量不大,占产量(或消费量)的比例较低,仅7%。全球猪肉进口国别较为分散,目前中国是第一大进口国。美国农业部数据预测显示,2018年全球猪肉进口量8048千吨,其中中国进口量1600千吨,占比20%;日本进口量1435千吨,占比18%;墨西哥1200千吨,占比15%。其他国家合计进口量2526千吨,占比31%。

中国是全球第一猪肉进口国

全球猪肉出口较为集中,目前欧盟和美国分别居第一、第二位。美国农业部数据预测显示,2018年全球猪肉出口量8484千吨,其中欧盟27国出口量2800千吨,占比33%;美国出口量2706千吨,占比32%;加拿大出口量1350千吨,占比16%。其他国家累计出口量321千吨,占比4%。

全球猪肉出口量集中在欧洲、美国、加拿大

2017年,中国生猪产品进口下降,逆差减少。截至11月份,生猪产品贸易逆差29.40亿美元,同比减少32.5%。逆差主要来自于猪肉和猪杂。生猪产品出口量28.93万吨,同比增6.1%,出口额10.28亿美元,同比减少0.8%;进口量227.02万吨,同比减20.8%,进口额39.67亿美元,同比减26.4%。在出口产品中,加工猪肉和鲜冷冻猪肉分别占出口总量34.3%和16.4%;在进口产品中,鲜冷冻猪肉和猪杂碎分别占进口总量48.7%和51.3%。

2015—2017年各年1—11月份中国生猪产品贸易额

2015—2017年中国猪肉各月进出口变化

中国猪杂碎以进口为主。截至2017年11月份,进口量为116.40万吨,同比减14.4%。主要从美国、丹麦、西班牙、加拿大、法国和德国进口。出口量312t,同比减少16.1%。主要出口蒙古、墨西哥和加拿大。2017年猪杂碎贸易量与2016年相比,进出口均降。猪杂碎各月出口量很小,在此不作分析。各月进口量呈v型走势,年初和年底进口量最大,11月进口量最多,进口12.77万吨。猪杂碎进口主要省份是广东、天津、上海和安徽。

2015-2017年中国猪杂碎各月进口变化

中国加工猪肉以出口为主。截至2017年11月份,加工猪肉出口量为9.93万吨,同比增加11.0%;进口量506.53t,同比增49.0%。加工猪肉主要出口到日本、中国香港地区、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主要出口省市为山东、湖南、广东、上海、重庆、四川和福建。加工猪肉进口主要来自西班牙、意大利。主要进口省市是上海、广东和江苏。

中国商品活猪都是出口。中国活猪只出不进。截至2017年11月份,活猪(种猪除外)出口量14.23万吨,同比增2.4%。活猪主要出口到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其中出口香港地区占出口总量的92.3%。活猪出口主要省份是广东、河南、江西和浙江。2017年全球猪肉贸易为820万吨,同比减少0.7%,其中中国猪肉进口下滑是导致全球市场贸易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中国猪肉进口萎缩是国内增产和低迷消费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猪肉进口国,占世界猪肉进口量的20.9%。中国生猪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生猪行业处在分散至集中的整合期,养殖场数量减少,养殖规模扩大,生产成本增加但伴随规模效益递增,预计2018年猪肉生产将继续扩张。据美农部和FAO预测,2018年中国猪肉生产恢复,进口将连续第二年下降,降幅为3.0%;虽然进口预计下滑,但考虑加工需求旺盛,进口不太可能回落到过去的水平,仍然处于历史高位。猪肉出口预计同比增加9.3%。

2018年全球及主要国家猪肉出口

2018年全球及主要国家猪肉进口

生猪价格存在季节波动性,季节振荡幅度在逐年递增。10年间,生猪价格季节性指数年度极差逐年增加,由2006年的12.27%升至2015年的17.78%,这表明生猪价格季节性波动持续增强。2006-2009年生猪价格波动的波峰一直为年底,2006-2013年呈现明显的双波峰态势。除2012年、2013年以外,波峰均出现在第四季度,波谷在第二季度,2006-2011年波谷均在5月份,2012-2014年波谷在4月份,2015年波谷在3月份。季节波动特点与猪肉需求的季节性波动以及出栏量有关。受消费习惯的影响,中国居民猪肉消费有淡旺季之分。5月份至8月份气温较高,猪肉消费需求减少,生猪价格降低;每年12月份至次年元月份,受春节及腌制品猪肉消费需求增加的拉动,生猪价格上涨,节假日之后有一定的回落[17,18]。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2014年,生猪出栏量连年攀升,2012年比2011年增加3427.37万头,2013和2014年,每年增加近2千万头,致使生猪市场供大于求,春节前养殖户预期价格上涨现象没有出现,压栏现象明显,节后出栏量增加,且猪肉需求量减少,使得2012-2015年波谷所在月份与以往年份不同。

2006-2016年生猪价格季节波动

生猪价格在波动过程中上涨趋势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养殖成本。生猪养殖成本主要包括饲料成本、仔猪成本、人工成本,其他费用如防疫费、水电费等在养殖成本中占比低,且波动很小。饲料中豆粕、玉米、麸皮及多维多矿(预混剂)的比例为25%、65%、6%、4%。豆粕价格波动较大,2016年4月初2624元/吨,受生猪价格上涨拉动的影响,价格持续走高,2016年7月初则达3578元/吨;2015年9月前玉米价格波动较小,之后玉米价格在波动中下降,受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改革的影响,玉米价格在2015年6月2349.65元/吨,2016年6月则降低到1804.10元/吨;麸皮以及多维多矿精饲料价格处于平稳上涨态势。仔猪价格波幅较大,在波动中呈上涨趋势,2015年6月27.68元/千克,2016年6月则高达52.39元/千克。近几年中国一般劳动力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进入缓慢上升期,生猪养殖户的机会成本及雇佣工人成本不断加大。另外,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猪肉消费量增加,对生猪价格长期上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2006-2016年生猪价格趋势周期

【来源:农产品专题:生猪产业链介绍 】原文

家猪(学名:Susscrofadomestica)是野猪被人类驯化后所形成的亚种,獠牙较野猪短,是人类的家畜之一,目的是从猪身上取得猪肉、猪脚等食材。人类蓄养家猪的历史相当悠久,不过至16世纪才被人类带入美洲,中国饲养的猪即是人类最早驯养的猪的直系后代。20世纪后期,家猪发展培育达到成熟。豢养区域,多为生产谷物或玉米的农产产地。世界各地饲养家猪的方式多为圈养,例如台湾的蓄猪业。20世纪中期以前,此地区家猪多食加热过的厨余或蕃薯叶,且为个别小规模蓄养,不过现今以企业化大型经营为主,饲料部分也多改成专用饲料。

原文

【产业链分析】

更多内容

生猪产业链上的企业,无论是处于饲料、养殖、屠宰、肉制品深加工等任何一个环节,都存在较大的风险,至少需要上下延伸一个环节才能降低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如果能打通整个产业链,就能很好的会比经济周期波动的风险,获得稳定甚至更高额的收益,但是由于中国农业发胀的现状制约,上下延伸一个环节,起码要3-5年的时间,这是一条需要长期艰苦努力的产业化之路,也是必由之路。

生猪产业链示意图

生猪产业链的上游主要是饲料、动保以及农资配套商,主要影响猪成本,仲有是产业的核心,种猪培育与生猪养殖,决定了生猪供给,下游主要是生猪屠宰和零售,是短期住家的重要影响者。

生猪产业链

生猪产业链全景图

全球猪贸易以猪肉形式为主,活猪占比比较小。2018年全球活猪贸易量金威800万头,按眉头129公斤,出肉率70%计算,折合猪肉67万吨。全球猪肉贸易量在800万吨。农业部数据显示,戒指2017年12月中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3424万头,处于近十年的地位,而psy水平却在逐年增加,主要得益于养殖水平的提升。目前国内生猪养殖行业psy平均水平为18头左右,部分规模养殖企业如温氏、牧原psy能达到23头左右。而国际上成绩最好的国家,如丹麦达到了30头以上的水平。

全球猪出栏量及国别占比、全球猪肉产量及国别占比

全球活猪和猪肉贸易情况

全球母猪存栏量

根据国家的战略调整和相关环境保护措施的出台以及大型养殖企业的战略布局,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划定河南、山东、四川、广西等省份作为重点发展区,东北地区、云南、贵州等省份作为潜力增长区,而进一步限制南方水网地区的生猪养殖。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猪肉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战略咨询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猪牛羊禽肉总产量为8431万吨,猪肉产量为5340万吨,猪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减少为63.34%。中国生猪养殖和猪肉生产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南、湖南、山东、湖北、广东、云南、河北、广西、江西十省,上述十省2017年猪肉产量均超过250万吨,此外安徽、江苏两省的猪肉产量也达200万吨以上。这十二个省份的生猪养殖占比仍有上升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上述十二个省份猪肉产量超过3900万吨,占比超过全国总产量的70%。

2009-2017年中国猪肉行业产量情况

如图可知,生猪的主要产出地主要分布在亚洲,占所有产出地区比例的52.3%,其次是欧洲占26.7%,之后是美洲占18.2%,而非洲仅仅占2.2%。这说明大多数国家均有生产生猪,而非洲产量之所以低,这可能与非洲的环境条件有关,且在发生猪瘟时也是从非洲最开始传播。

1961-2017年全球主产区生猪生产比例

从生猪进出口数量看,生猪进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欧洲地区、北美及亚洲地区,2017年生猪进口地域集中在美国,占全球的比例高达98%,生猪出口地域集中在加拿大,占全球的比例高达75%。目前来看,欧洲地区和北美地区是最主要的猪肉净出口地区,而亚洲是最大的净进口地区。

2013-2017年全球生猪进口量分国家统计(千头)

【来源:生猪产业链研究 】原文

产业链存在价值属性,仔猪、饲料、生猪及猪肉的价格通过产业链进行传导,在价格传导过程中,存在不对称的长期均衡关系,在价格频繁波动背景下,生猪产业链各参与主体收益分配情况,是受到养殖、收购、屠宰加工和零售四个环节生猪产业链流程影响的。。

生猪产业链

如图可知,从1994年到2017年,生猪在世界广泛养殖。

1990-2017年全球生猪生产分布图

如图可知,从1961年到2017年,生猪的产量均稳步上升,这可能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生猪的需求也逐渐增大。

1961-2017年全球生猪生产概况图

从进口价格看。2008年世界10大天然生猪进口国中,世界平均进口价格为2652.38美元/t。大部分国家的进口价格都高于世界平均价格,只有马来西亚和中国的天然生猪进口低于世界平均价格,其中马来西亚的天然生猪进口价格最低,只有1870.08美元/t;中国天然生猪进口价格为2573.50美元/t。日本、韩国、德国、法国、巴西、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天然生猪进口价均在2800美元/t左右。

2008年世界主要进口国天然生猪价格情况

【来源:价格波动背景下生猪产业链利益分配格局——基于两种养殖模式产业链的调研 】原文

芝华数据生猪分析师姚桂玲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自上半年开始,能繁母猪补栏情绪便很低迷,如今受疫情影响,随着饲喂泔水的散养户持续退出,规模场扩张速度减慢,预判母猪存栏已见顶,仔猪补栏情绪较为稳定,因而短期内生猪供应不成问题。从长期来看,2019年后半年,受母猪存栏减少的影响,生猪供应量将下降。伴随低端产能的出清,将利好后期生猪养殖行业,尤其是大规模养殖场将凭借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以及更好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而迎来一轮新的发展契机。在非洲猪瘟爆发之前,生猪经纪人依据各省市生猪价格差,将肉猪调往全国各地从而牟利,全国猪价也借此实现平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省际间调运猪肉1260万t,占全国产量的24%。经过本次非洲猪瘟事件,长距离的生猪调运或被限制,流通领域主导权将更多的向屠宰场倾斜,肉类的冷链物流发展将迎来一次难得的历史大机遇,行业借此契机迅速走向规范化。从当前的形势来看,考虑到完备的热鲜和冷冻配送能力、均衡的屠宰产能以及对冷冻肉的消费者需求偏好等都无法快速对接,也就意味着,产销区的区域价差可能至少在年内还会加大或者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在非洲猪瘟爆发之前,生猪经纪人依据各省市生猪价格差,将肉猪调往全国各地从而牟利,全国猪价也借此实现平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省际间调运猪肉1260万t,占全国产量的24%。

【来源:非洲猪瘟触发中国生猪产业链大变局 】原文

【行业地位与发展】

更多内容

2016年,国家发布“十三五”生猪产业发展规划规定,将四川、河南、河北、山东、广西、海南和重庆划为生猪养殖重点发展区,以供北上广深等沿海城市生猪需求。为保护水资源和环境资源,长江中下游和南方水网区的两湖、长三角、珠三角一带规划为约束发展区。东北地区、内蒙古和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地区地域辽阔,粮食资源充足,适合养殖规模化发展,增长潜力大。山西、陕西等西北地区地域宽广、可实行规模化发展,但是受缺乏水资源、民族饮食习惯不同、养殖基础薄弱等的限制,定为养殖适度发展区域。

十三五生猪发展规划

规划区猪肉产量占比和特点

随着环保压力的日益加大,散户养殖正在加速退出市场。这样一来,除了能够降低市场生猪供给量,还可使行业向专业化、规模化过渡。散户养殖比例下降的同时,使得行业集中度提高。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消费者对食品包括肉类及肉制品的消费需求不断提升,更加关注产品的质量、口味、营养等。信赖品牌、消费品牌,已成为市场发展的明显趋势。

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变化趋势图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末,国内生猪存栏量42817万头,比上年下降3.0%国内生猪存栏量在2012年达到4.75亿头,之后,就开始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国内生猪存栏的增长高点出现在2011年8月,时值为5.38%,之后至今,存栏增速就开始趋势性下降——自2012年9月开始,生猪存栏量已经连续76个月下降,并且降幅有扩大势头。2018年,国内生猪出栏量69382万头,同比下降1.2%。2018年前三季度,生猪出栏明显提速:第一、二、三季度,出栏同比增加4.36%、3.85%、2.81%。考虑到之前连续八个季度的负增长,以及连续四个季度不足1%的增长,生猪出栏提速可能意味着需求的阶段性增加。但是,相比2014年7.35亿头的出栏峰值,国内的生猪出栏量已经大幅减少了5.58%。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副院长杨汉春说,今年1月份以来,全国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均明显下降,达到10年来下浮的最高峰值。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今年1月份和2月份,全国400个监测县生猪存栏同比分别减少12.6%和16.6%。其中,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分别减少14.8%和19.1%。由于从存栏到出栏的周期性,这预示着下半年生猪出栏会减少,市场供给有可能偏紧,进而带动猪价出现阶段性上涨。

2012-2018年中国生猪存栏量、出栏量统计情况

无论是在亚洲还是在世界,中国的天然生猪进口量均独占鳌头。2008年中国天然生猪进口量占世界的23.78%,进口额占世界的23.07%。除中国以外,美国和日本的天然生猪进口量也较大(见表3)。2008年美国天然生猪进口量占世界的14.30%,进口额占世界的14.63%;日本天然生猪进口量占世界的11.65%,进口额占世界的12.32%。欧洲的主要进口国有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这几个国家的天然生猪进口量占世界的12.19%,但是每个国家所占比重都不大。世界前3大天然生猪进口国的进口量占世界的比重为49.73%,进口额占世界的比重为50.03%;世界前10大天然生猪进口国的进口量占世界的77.62%,进口额占世界的76.68%。总体来看,除美国以外的其他主要天然生猪进口量多数集中在亚洲,且其所占份额均不大,所以,天然生猪的进口国分布相对比较分散。1998~2008年,亚洲的天然生猪年均出口量占世界的91.44%,年均进口量占世界的49.79%,其中中国和日本两国天然生猪年均进口量占亚洲天然生猪进口量的79.41%。因此可以看出亚洲的天然生猪进口和出口主要是在其内部进行的。

2008年世界前10大天然生猪进口国和进口额

2018年3月份中美猪肉平均价差12.4元/公斤,国内猪肉高于美猪肉价格均幅121%,中美活猪平均价差3.02元/公斤,国内猪价高于美猪价均幅34%。虽然活猪价差较小,但猪肉价差空间大,美国活猪价格和猪肉价格差很小,3月份数据在9.9美分/磅(平均折合人民币1.34元/公斤)。国内养殖加工成本还有很大的压缩空间。

中美生猪价格趋势

最近4轮猪周期,第一轮2003年5月-2006年5月,历时37个月。2003年初非典爆发,造成市场需求急剧下降,5月猪价跌至5.6元/公斤的低谷。当年7月非典解除后,需求开始逐步回升,拉动价格上涨。2005年随着存栏增加,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猪价走向下跌。第二轮2006年6月-2010年4月,历时47个月。2006年夏,猪蓝耳疫病在国内集中爆发,发病猪死亡率近30%,造成商品猪供给量下降,推动猪价上涨。到08年3-4月份供给终于赶上来,这波生猪供应却生不逢时,正好赶上消费淡季,猪价开始下跌。而09年的“瘦肉精”事件加重猪价下跌幅度,当年6月政府开始启动冻肉收储,猪价才止跌上涨。第三轮2010年5月-2015年3月,历时59个月。2010年上半年政府连续5次冻肉收储,加上上一轮口蹄疫蓝耳等猪病影响,市场供应减少,猪价大幅上涨。至2011年9月份以后供应缓解后猪价开始下跌,同期,对养殖户而言雪上加霜的是同期饲料成本却在不断增加,2012年3月份以后养殖利润不断缩水,2013和2014年存栏持续在高位,养殖户遭遇两年深度亏损,造成中小散户加速退出。2014年初疫病和5月份国家冻猪肉收储推动2014年4-8月猪价的快速上涨。4-8月猪价上涨,刺激养户补栏,同时国内外猪价格差拉大,进口猪肉大幅增加,节后消费淡季,造成猪价经历三个月的缓跌,跌幅约12%。第四轮2015年4月至今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猪价大幅上涨,形成有史以来最强猪周期。主要是2013年和2014年猪价低迷,行业去产能严重。叠加新环保法实施,各地区禁养、限养和清拆力度加大。大猪存栏减少,供给出现缺口,猪价大幅上涨。2016年6月份之后,猪价步入缓慢通道,但长期在14元/公斤以上,养殖盈利保持前所未有的乐观。

猪价格周期

猪价格波动周期

【来源:备战生猪期货:一文读懂生猪养殖产业链 】原文

中国具有悠久的养猪业历史,是一个养猪大国,但非养猪强国,却是猪肉消费者大国.养猪已成为畜牧业的支柱产业,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加发挥着巨大作用.猪肉产品在人们日常膳食结构中的比例愈来愈大,猪肉产品的安全和卫生问题也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中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也是世界第一大猪肉消费国,所谓"无肉不成席"中的这块肉,就是猪肉!养什么猪好,当然唬成猪.但是,中国更是世界第一大养猪效率低下的国家!存栏生产母猪数、商品猪数均超过世界总存栏数的50%,但是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存栏约5000万头生产母猪,而商品猪年出栏量不足7亿头,PMSY不足14头,或许有同仁质疑数据的准确性,但是肯定可以确定,中国平均每头生产母猪年提供上市商品猪数不会超过16头!

【来源:浅谈中国养猪业在世界范围内处于怎样的地位 】原文

 供需形势

【市场需求】

更多内容

“猪周期”的循环波动轨迹一般是:猪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增加———仔猪供应增加———生猪供应增加———猪价下跌———淘汰母猪———仔猪供应减少———生猪供应减少———猪价上涨。随着经济发展及人口数量的增加,猪肉消费需求总量在不断加大,人均消费量也在上升,2006年、2010年、2013年、2015年全国居民猪肉年人均消费量分别为17.73、17.57、19.80、20.10千克,除掉季节性及人畜共患疫病等因素影响外,猪肉需求波动不大。从供求理论的角度分析,生猪价格异常波动的直接因素是产量,生猪价格大起大落致使生猪养殖户不断调整存栏量及出栏量,生猪总产量陷入“短缺”与“过剩”的循环波动之中,生猪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由此形成发散型蛛网波动。

【来源:价格波动背景下生猪产业链利益分配格局——基于两种养殖模式产业链的调研 】原文

【产量分析】

更多内容

根据世界粮食组织的统计,在2010年底,全世界家猪约为9.65亿头。其中,中国大陆境内的家猪为4.76亿头,占总数49%,为全世界第一;第二名则为美国,为6.49千万只。

原文

 进出口分析

【国内进出口贸易】

更多内容

生猪屠宰量和屠宰均重共同影响猪肉产量,2017年生猪屠宰量同比小幅增加,屠宰均重数据也增加不小。屠宰均重指标主要参考出栏均重,2015年-2017年生猪出栏均重年度均值分别是118.2、119.4和121.8公斤/头。所以2017年猪肉产量达到5340万吨,同比增长0.8%。猪肉的总供给除了猪肉产量,还包含猪肉进口量,中国猪肉进口主要以冷冻鲜猪肉形式为主。2017年冷冻鲜猪肉进口量占国内总产量2.4%。近十年以来进口猪肉占比除个别年份下降,总体是增加趋势。3月23日商务部消息,中国对美进口猪肉及制品加征25%关税。由于关税税率增加和中美价差缩小,后期对美进口猪肉量大概率减少。目前国内猪价低迷,猪肉进口量继续增加可能性很小。

【来源:备战生猪期货:一文读懂生猪养殖产业链 】原文

 市场状况

【运行状况】

更多内容

7月份以来,全国生猪价格持续上涨。7月29日至8月4日,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平均收购价格为19.28元/公斤,较前一周上涨2.44%,较去年同期上涨42.39%。白条肉平均出厂价格为24.62元/公斤,较前一周上涨2.03%,较去年同期上涨36.93%。农业农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在分析今年上半年重点农产品市场运行形势时也表示,去年四季度以来,生猪和能繁母猪的产能持续下降,猪肉市场供给偏紧的效应近期开始集中显现,预计下半年猪肉供需关系将持续紧俏。农业农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在分析今年上半年重点农产品市场运行形势时也表示,去年四季度以来,生猪和能繁母猪的产能持续下降,猪肉市场供给偏紧的效应近期开始集中显现,预计下半年猪肉供需关系将持续紧俏。

【来源:全国生猪价格持续上涨未来走势如何? 】原文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近期,国内生猪价格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继续上涨。目前国内瘦肉型猪出厂价为20元/公斤左右,已经接近历史最高点。业内人士分析,未来一段时间,国内生猪价格或将突破这一极值。同时,业内人士表示,近期出现的台风天气对中国整体生猪价格影响较小。国家统计局消息,7月份,全国猪肉价格环比上涨7.8%。中国生猪预警网分析师冯永辉表示,生猪价格近期依旧持续上涨,其原因依然是生猪供应量的减少。国家统计局消息,7月份,全国猪肉价格环比上涨7.8%。中国生猪预警网分析师冯永辉表示,生猪价格近期依旧持续上涨,其原因依然是生猪供应量的减少。

【来源:生猪价格继续上涨或将突破历史最高点 】原文

2015年下半年至2017年大型养殖集团扩张产能,在2017年末得到充分释放,丰厚的养殖利润吸引养殖户在环保允许情况下也加入产能扩张大军,并在2017-2018年释放。生猪供应量充裕,导致了2018年初猪价持续走低,春节后全国生猪价格加速下跌,3月末4月初全国生猪均价一度跌破10元/kg整数关口,刷新了2010年以来的最低价格,局部地区体重超过280斤的生猪,出栏价格仅为9元/kg。猪价下跌同时,仔猪价格在3月后也跟随大跌,7月份猪价大幅反弹,仔猪价格也仅为小幅跟涨。玉米去库存顺利,3月后中美贸易战影响,饲料成本显著上涨,5月份单头生猪育肥饲料成本较2017年同期增加了50元左右,生猪养殖利润亏损幅度超出过去几个周期的最大值。大猪价格下跌,仔猪价格跟随性下跌,5月份至今仔猪价格一直维持较低水平,特别是非洲猪瘟疫情出现后,受客观及主观因素影响,养殖户补栏意愿跌至冰点,11月部分地区标重仔猪价格跌至200元/头(规模繁育场价格为280~350元/头),由于仔猪销售困难加上低价,部分地区母猪繁育已经出现亏损,母猪补栏意愿同样跌至了冰点。年后大猪价格大跌,4月生猪养殖亏损达到了200元/头(280斤以上亏损甚至达到了500元/头),7月猪价大幅上涨,养殖利润转正,出现200~250元/头养殖利润。目前理论值在150元/头,但区域分化明显,华北部分地区生猪养殖利润处于盈亏线附近,东北地区9~10月份亏损幅度在300~500元/头,其他省份疫情区附近普遍出现养殖亏损,山东、安徽及其他华北地区普遍处于养殖盈亏线附近,广东、浙江、广西整体养殖利润较好,特别是浙江及广东地区,一度出现了800元/头甚至超过800元/头养殖利润。养殖亏损主要为生猪调出省份,严重亏损及出栏受阻将影响了该地区养殖户现金流及补栏意愿。2018年开始市场普遍对猪价不乐观,特别是进入了4月后,因季节性因素仔猪存活率提升,供应量增加,而市场悲观氛围,导致仔猪价格大跌,并持续维持较低价格,养殖利润长时间处于较低水平,非洲猪瘟爆发后,补栏意愿进一步下降,局部多地区仔猪价格跌破其成本,目前大部分繁育场处于盈亏线附近,疫情地区普遍出现亏损,当前仔猪繁育利润已经跌至了2008年以来的低位。

【来源:2018年生猪行业运行情况暨2019年猪价展望 】原文

【市场价格】

更多内容

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和山东卓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监测,2019年7月(以下简称本月),16省(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月平均值每公斤24.99元,环比涨9.1%,同比涨48.1%。本月猪肉价格继续大幅上涨,主要受生猪供需缺口扩大影响。上旬北方多数地区生猪存栏量下滑,供应紧张导致生猪、猪肉价格大幅上涨;中下旬受适重生猪供需缺口扩大、高温天气导致终端消费下滑等因素影响,生猪、猪肉价格高位震荡。从16个省(市)看,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月均价(以下简称猪肉月均价)最高的5个省依次为吉林、福建、河北、黑龙江、辽宁,猪肉月均价分别为每公斤26.05元、26.03元、25.97元、25.89元、25.86元,环比分别涨9.9%、11.4%、9.0%、10.3%、9.7%,同比分别涨54.3%、54.6%、52.2%、58.6%、55.5%;猪肉月均价相对较低的5省(市)依次为四川、北京、湖北、湖南、河南,猪肉月均价分别为每公斤21.11元、23.14元、23.22元、23.54元、23.64元,环比分别涨1.9%、5.1%、4.9%、8.5%、7.0%,同比分别涨30.3%、42.7%、35.1%、37.1%、42.5%。

【来源:2019年7月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监测月报 】原文

2019年,阿坝州加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力度,努力稳定生猪市场,不断减小非洲猪瘟对养殖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将生猪养殖业损失降到最低。自4月下旬开始,全州生猪价格逐步上扬,生猪生产形势向着稳定方向发展。上半年,全州生猪存栏28.44万头,同比下降8%;出栏10.98万头,同比下降3.5%;能繁母猪存栏2.74万头,同比下降9%。生猪出栏均价为16元/公斤,同比上涨29%;仔猪均价为26元/公斤,同比上涨29.5%。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生猪养殖户生产意愿消极,养殖户、养殖场对疫情的不确定性非常担忧,对补栏持观望态度,加之生猪养殖门槛不断提高,尤其是在提高生物安全、防控非洲猪瘟方面投入增加,使小规模养殖户逐步退出生猪养殖行业。

【来源:四川省阿坝州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 】原文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8月5日至8月11日,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平均收购价格为20.90元/公斤,较前一周上涨8.40%,较去年同期上涨50.36%。白条肉平均出厂价格为26.75元/公斤,较前一周上涨8.65%,较去年同期上涨44.75%。

【来源:2019年第32周生猪及猪肉价格环比上涨 】原文

 农业标准

 知名企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