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1日,在市农业农村委的指导下,市农产品加工业协会在武隆区召开了农产品加工专家委员会技术服务项目(渝东南)创新对接活动,会议由市农产品加工业协会秘书长曾令涛主持。本次活动目的是为进一步发挥好农产品加工专家委员会作用,有效提升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水平,协会根据渝东南地区主导产业情况,针对性的邀请相关专家作了主题培训。
会上,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市农科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研究员高飞虎以“甘薯产业深加工产品(技术)开发及副产物利用”为主题对甘薯综合加工技术及装备作了培训,重点从甘薯的叶茎和鲜薯为原料,可加工出的20多种甘薯系列产品作了介绍,并对各细分产品涉及的加工技术、加工装备、加工工艺、车间要求、生产能力设计及经济效益作了培训及分析。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市农科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副研究员高伦江以“地产特色农产品贮运及加工技术报告”为主题,结合渝东南地区果蔬产业现状,以猕猴桃、猪腰枣、鲜辣椒为例,就猕猴桃和猪腰枣的采摘、贮藏、保鲜及新产品开发和加工技术、工艺流程作了培训,同时将鲜辣椒低盐鲜包加工产品从采收、分级整理、清洗、调味、检验到最终成品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作了培训。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应用研究所所长谭红军以“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及应用”为主题作了介绍,他除了将中药材为原料,开发常见的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兽药、农药外,重点就中药在普通食品、保健食品、特医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日化产品、药膳、香囊等产品的应用途径作了培训,同时将中药材在采收、挑拣清洗、切片、蒸煮烫、干燥搓揉等产地初加工常见方法的注意事项作了介绍。最后,市农产品加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包正东对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政策作了解读。
本次创新对接活动涉及的培训主题,可有效的解决我市甘薯、中药材产业深加工技术薄弱的环节及新产品开发短缺的问题;同时,有利于提升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初加工环节的贮运保鲜及初加工技术水平,降低产后损耗,保障质量、符合标准。
市农业农村委农产品加工处二级调研员孙金果在会上作了讲话;武隆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李均对会议进行了致辞;协会党支部书记傅勇,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曾志红在会上作了发言。武隆区、黔江区、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及綦江区、永川区、南川区、万盛经开区等相关6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共85余人参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